飞鸽讯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科技资讯

哺乳动物亚洲短尾鼩鼱 利用毒素获得最大觅食收益

来源:互联网 2022-01-20 08:24:17科技资讯10
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会利用动物毒素帮助捕食并囤积食物。记者1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

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会利用动物毒素帮助捕食并囤积食物。记者1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亚洲短尾鼩鼱也可利用毒素获得最大的觅食收益。

有毒动物占了整个动物界的15%以上,但人们对有毒哺乳动物的研究还很少。昆明动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组学学科组长期从事动物毒素分子多样性发掘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和利用,对蜈蚣、蝎子、马蜂、蜘蛛等有毒节肢动物以及蛇类、蛙类等有毒脊椎动物的毒素分子多样性及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化石证据表明,许多已灭绝的哺乳动物拥有毒液输送系统。现存的有毒哺乳动物包括鼩鼱、鸭嘴兽、懒猴和蝙蝠等,它们通过有凹槽的牙齿将有毒的唾液输送给猎物。”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鼩鼱逮到小型猎物时,往往随即吃掉;而遇到大型猎物,则会囤积起来慢慢享用。“鼩鼱利用毒液**和制服猎物,是研究毒液利用和最佳觅食收益之间关系的理想模型。”蒋学龙说。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亚洲短尾鼩鼱,下颚有两颗用于输送毒液的牙齿。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和蒋学龙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近期从亚洲短尾鼩鼱的颌下毒腺中分离出来一种鼩鼱毒素。这种毒素特异性分布在唾液腺中,其结构和功能与蛇、黄蜂和海蜗牛的毒素相似,表明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毒液在进化上有关联性。

研究发现,鼩鼱毒素通过增强凝血酶和第十二因子活性并抑制纤溶酶活性,诱导急性高血压和凝血,还通过抑制弹性蛋白酶,表现出强烈的镇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毒素可在猎物体内保持16小时半衰期的高血浆稳定性,可能会延长中毒时间,以**猎物并囤积供日后食用。”蒋学龙说,这提示亚洲短尾鼩鼱通过利用毒液以达到最佳觅食收益,也为凝血系统的酶活性调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上。

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会利用动物毒素帮助捕食并囤积食物。记者1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亚洲短尾鼩鼱也可利用毒素获得最大的觅食收益。

有毒动物占了整个动物界的15%以上,但人们对有毒哺乳动物的研究还很少。昆明动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功能蛋白质组学学科组长期从事动物毒素分子多样性发掘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和利用,对蜈蚣、蝎子、马蜂、蜘蛛等有毒节肢动物以及蛇类、蛙类等有毒脊椎动物的毒素分子多样性及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化石证据表明,许多已灭绝的哺乳动物拥有毒液输送系统。现存的有毒哺乳动物包括鼩鼱、鸭嘴兽、懒猴和蝙蝠等,它们通过有凹槽的牙齿将有毒的唾液输送给猎物。”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鼩鼱逮到小型猎物时,往往随即吃掉;而遇到大型猎物,则会囤积起来慢慢享用。“鼩鼱利用毒液**和制服猎物,是研究毒液利用和最佳觅食收益之间关系的理想模型。”蒋学龙说。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亚洲短尾鼩鼱,下颚有两颗用于输送毒液的牙齿。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和蒋学龙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近期从亚洲短尾鼩鼱的颌下毒腺中分离出来一种鼩鼱毒素。这种毒素特异性分布在唾液腺中,其结构和功能与蛇、黄蜂和海蜗牛的毒素相似,表明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毒液在进化上有关联性。

研究发现,鼩鼱毒素通过增强凝血酶和第十二因子活性并抑制纤溶酶活性,诱导急性高血压和凝血,还通过抑制弹性蛋白酶,表现出强烈的镇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毒素可在猎物体内保持16小时半衰期的高血浆稳定性,可能会延长中毒时间,以**猎物并囤积供日后食用。”蒋学龙说,这提示亚洲短尾鼩鼱通过利用毒液以达到最佳觅食收益,也为凝血系统的酶活性调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上。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地址:https://www.sxhuachen.net/keji/11311.html

发表评论(0)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